深入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刁难”年轻男性

2012/7/26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20-40岁男性性生活过频患前列腺小知识:前列腺痛这个疾病跟前列腺炎是并行的,有人把它叫做前列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这是没有炎症的一种疾病。它跟前列腺症状一样,也有尿频、尿急、尿等候、尿不尽、尿滴白、小腹坠胀等等不适症状。可是它的特性是前列腺液查抄完全正常,并且其他指标也基本正常,它的首要症状是前列腺异常,而前列腺液化验又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发现患者前列腺有充血肿胀的迹象。前列腺炎充血肿胀会导致对尿道的榨取,对膀胱出口的榨取,以及对盆腔肌肉的刺激;产生的这些不适,于慢性前列腺炎是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前列腺痛。哪些人容易得前列腺痛呢?前列腺痛患者跟前列腺炎患者比较接近,都是常见之于工作严重,性生活频繁的人群。今朝住校年夜学生、外埠打工青丁壮、戎行战士,患前列腺痛的人比较多。因为这些人长时间工作比较严重,精神压力年夜,有时辰吃的也不是太好,导致养分不佳,肌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年夜家可能对前列腺充血是怎么回事不是很体味。前列腺充血是前列腺痛最首要的...

据调查,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目前,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50%左右,且以20-40岁年龄段人群多见。”男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称,“由于年轻,性欲旺盛,前列腺局部反复充血,加上抵抗力下降,容易下尿路感染,患上慢性前列腺炎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急性前列腺炎未及时治疗,很快就转化为慢性前列腺炎,而慢性前列腺几乎占了前列腺炎中90%以上的病例。来就诊的患者多数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这群男性的生活质量。

另外,前列腺B超检查还发现一部分患者有前列腺结石(在前列腺部位有细微的钙化的小沙子),这也可能是病原体持续存在和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

慢性前列腺炎不致命,但让人发疯

尿频、尿急小知识:尿急、尿疼及终末血尿与尿流滴沥等前列腺炎症状,伴会阴部及直肠内剧痛,年夜便时疼痛减轻,严重者可影响性功能,性生活时可引发剧痛。...、排尿不畅、会阴部胀痛等症状,有的患者不堪其扰,甚至还会出现精神症状。陈先生就是一个快要崩溃的患者,他一个人在做生意,应酬较多,喝酒、熬夜,性生活不太规律,这段时间腰酸背痛、全身乏力、头晕、失眠、心烦意乱,就自己公司上百万的合同都没心情去签。到省现代看病,辗转了几个科室之后,最后才来到泌尿外科,被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前列腺炎患者身上并不少见,”主任医师说,“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症状多,但又不是每个人都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所以有时候会去神经科、消化科就诊,后来才到泌尿外科,陈先生到泌尿外科的时候已经存在了精神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经久不愈的前列腺炎患者20%-30%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改变,比如焦虑、压抑、疑病症、癔症。所以,对于这类患者要彻底消除症状需要较长时间,必要时需接受心理治疗。

早期采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有改善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并不算太理想,有些患者病急乱投医,在小诊所花了几千元还是没治个明白。

刘久敏认为,慢性前列腺需要综合性治疗。早期患病的(2-4周)的时候,可以使用抗生素消炎。现在认为,相当一部分慢性前列腺还是跟感染有关,因此早期采取口服抗生素为主,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比如头痛止痛;尿频尿急给缓解尿道紧张的镇静类药物。接下来就可以前列腺按摩、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

目前,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目标已经转了方向,从以前的大量使用抗生素已经转向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而治得好不好也以“症状改善”为主。可以肯定地说,虽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或药物有很多,但其中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治疗所有患者或缓解所有症状的目的。因此,前列腺炎的治疗应遵从医嘱,按时复诊,并注意调整日常生活作息。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新主张”

(1)吸烟、饮酒、嗜辛辣食品都可能导致前列腺充血而疾病发作,有病人对烟酒特别敏感,一杯啤酒下去,会阴部就会开始疼痛了,所以,饮食方面一定要遵医嘱。

(2)生活要有规律,熬夜最不好。生活节律一旦被打破,机体的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发作,反复如此,病情加重越发难以治愈了。

(3)不可否认慢性前列腺炎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比如早泄、ED,但如果还行的话,可以有适当的性生活,因为定期排排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一部分),对疾病也能能起到缓解作用。

(4)避免久坐,特别是柔软的沙发,窝在沙发里,前列腺长期充血和盆底肌肉长期遭受慢性挤压,显然容易导致炎症发生。医生指出,像司机就最容易患慢性前列腺炎,就是因为久坐的缘故。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k/nkqlxjb/nkqlxy/20120726/75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