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秋天治脑中风

2016/9/15 来源:凤凰网a-A+
       炎炎的夏日即将过去,秋冬季节转瞬即来。每年这个气候变化的时节,医院里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急剧增加,防治脑血管疾病也到了“关键期”,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要关注和警惕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脑中风的发生。

  中老年人秋冬更需谨慎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者因血管堵塞而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临床将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中风两种,都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还多。全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中风已经升为第一位。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脑中风每年都会夺去超过200万人的生命,即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中风,且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迅猛增长。

气候变化是诱发脑中风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不同季节的脑中风发病率不同: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气候转暖,脑中风的发病率也开始下降,夏季发病率最低,秋天又开始上升,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在秋末冬初发病。

为什么气温的变化会导致脑中风的发生呢?这是因为,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末梢血管收缩,外围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寒冷还能使血中的纤维蛋白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特别在睡眠状态下,血流缓慢,如室内温度较低,更易发生脑血栓。而且在寒冷的刺激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内腓肽、醛固酮等分泌增加,也容易造成血管张力升高和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脑中风的患病率升高。不同的气候条件对脑中风有不同的影响,其中脑出血发病与高气压、冷气团活动有关,表现为冬季高发,秋季低发;而脑梗塞的发病与高温、高压及低温条件有关,表现为冬季相对较高,但不如脑出血明显。

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脑中风的发病率会增加,特别是60岁以后,每增长5岁,脑中风的发病率会增加2~3倍。而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调节能力都在走下坡路,一旦发生脑中风,对于健康的损害非常大,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在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老年人更应该格外注意“护脑”。另一方面,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工作压力大、酗酒、吸烟、高热量饮食、运动量少、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环境质量下降等因素都是脑卒中呈现低龄化趋势的原因。

 中医药救急凸显优势

脑中风看似可怕,其实是可防可治的。在脑中风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发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数十秒到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患者忽略。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脑中风的来临。当发生急性脑中风时,可以按照眼、口、手、脚的顺序观察来加以判断:症状突然发生,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双眼向一侧凝视,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一侧肢体(伴有或不伴有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中风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为黄金治疗时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积极救治。临床经验表明:就诊越及时,治疗和预后效果越理想。例如,对于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发病3小时内采取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数据显示:其急救治疗如超出规定的溶栓时间,每延迟1分钟,患者将损失1.8天无残疾的生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www/a/20160915/140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