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痘痘 教你挤痘不留疤痕的五个步骤

2017/5/26 来源:a-A+

有很多女性对于痘痘都有一种瘾,那就是挤痘痘,要知道挤痘痘这瘾必须要戒。因为痘痘并不是能够随便挤的,只有到了合适的时期,再用正确的方法才可以挤痘痘。那么挤痘痘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呢?挤痘痘有什么危害呢?

相信对于那些爱美的女性看到痘痘都会选择挤掉,因为它太影响美观了。其实挤完痘痘比有痘痘的危害更可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不正确挤痘痘的危害

1、不正确挤痘痘将会让毛孔变形,形成痘坑。因为过度挤压会损害痘痘周围的肌肤。尤其T字部位的肌肤更容易受损。且造成皮肤炎症的扩散,形成痘坑。

2、 过度挤压痘痘容易导致痘斑、痘疤。当肌肤受到过大的外力时,肌肤的组织会受损变形或产生淤血或是引发炎性残留形成色素沉着形成痘疤、痘斑。

挤痘痘的正确步骤

1、清洁双手和消毒器具:如果手不洗干净,在挤痘痘时给肌肤造成二次细菌污染、引发炎症,所以挤痘痘前必须先清洁双手,且最好用化妆水再把手擦一次。挤痘痘最好挑痘针进行挤压,挑痘针在挤压前必须消毒,需要使用的工具可以用酒精消毒。

2、清洁肌肤、软化角质层:挤痘痘前要先彻底清洁脸部肌肤,而且适当地软化角质层,用热毛巾敷面舒张毛孔,这使痘痘更容易挤出。减轻对肌肤的所需承受的压力,降低损伤。

3、用手或挑痘针挤压痘痘:在软化完角质后,涂上消炎水。然后用纸巾垫在痘痘周围,用手指轻轻挤压痘痘周围的肌肤,不可过度用力。可用消毒好的挑痘针辅助。

操作方法是用挑痘针上方的小洞按压在痘痘上,痘痘开口放在圆圈中间往下按压,或慢慢移动,直到痘痘开口碰到铁线边边为止。如果挤不出来,可能行驶方向不同,可转个方向试试。要注意需要慢慢按压,不可一次用力过猛,以免损伤周边肌肤。

4、用夹子或镊子拔出痘痘残留物:通常挤压过后,毛孔处一般会留下一根白色的物质,这是痘痘的残留物质,需要用夹子或镊子夹住头部后拔出,这样才能撤挤出脓物,避免残留。

5、挤完痘痘后消炎收缩毛孔:防止细菌扩散污染其他肌肤引发炎症、或痘痘继续生长,挤完痘痘后要给肌肤进行消炎,可涂抹适量的金霉素眼膏,或在伤口上擦拭适量的生理盐水。并且,可用冰块隔着纸巾敷在伤口处,减缓红肿。

痘痘什么时候能挤

长了白头脓包的痘痘可以挤,即成熟的痘痘可以挤。长了白头脓包的摸起来硬硬的且有痛感的痘痘就是成熟的痘痘,可以挤;摸起来软软的,就是没有长成熟的痘痘,不能挤。

中药祛痘

野菊花

药理实验证明,野菊花是天然“抗菌素”,能抑制和杀灭数十种细菌。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人体内外各种炎症。青春痘初起出现红肿时,用野菊花水洗面,可迅速控制局部炎症,防止由青春痘所致的色素沉着。

苦参

清热、泻火、解毒、祛湿、止痒功效明显,对初起的青春痘能消除红肿。还能抑制皮脂分泌过多,减少皮脂淤积而形成粉刺,保持皮肤平滑光洁,是防止青春痘的主要药物之一。

白芷

中药白芷不但是祛斑美白的好东西,祛痘消炎效果也很不错。先将适量白芷磨成粉,然后用清水或者蜂蜜调和,涂在有痘痘的部位。

金银花

此养生中药含有樨草素,能强力渗透毛孔,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还能防止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而致栓塞,有利于皮脂的正常排出,预防皮脂淤积而形成粉刺。

连翘

中药连翘抗菌谱很广,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消除青春痘引起的局部红肿。对皮脂腺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皮肤过度油腻,对油性皮肤有改善肤质的功效。连翘能保护正常皮肤,减少青春痘和毛囊炎的发生。

哪些土方法可治疗青春痘

天然芦荟敷脸

原理:芦荟在中药美容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中华本草纲目就有记载芦荟有抗菌、修复组织损伤,以及保护皮肤作用等作用。因为芦荟里面含有缓激肽酶、芦荟多糖等绝佳的消炎抗菌成分,能有效抑制青春痘、粉刺的成长,还能提高皮肤的抵抗力。

具体步骤:用天然的芦荟捣碎或者榨汁,在晚上洁面后,将其敷在脸上20分钟后取下,并洗干净脸部,脸上红红的青春痘就会明显地暗掉,消炎效果非常好。

绿豆消除青春痘

取绿豆100克,研极细粉,加入温开水适量,制成绿豆霜(呈湖状),洁静 瓶装,备用.每晚临睡前,先将脸部洗静擦干,然后涂擦上绿豆霜适量,并以双手食,中,无名指指腹轻柔涂抹,持续10—20分钟.每天如此,坚持一段时间(1—2个月),既可显效和痊愈。

杞子治面部青春痘

少男少女面部患痤疮(青春痘)多见,可采用新鲜枸杞子打烂后,用杞子涂于面部,像您平时涂面霜一样涂于面部.每天涂1—2次,约7—10天后,青春痘可见明显好转。

结语:痘痘是非常烦人的,尤其是长在脸上的,我们会更加痛苦。其实,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挤痘痘方法以及合适时间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祛痘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就可以仔细看看。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www/a/20170526/148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