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学认为:“性能力强,寿命也长。”性能力强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肾气足。肾气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的衰老和寿命的长短。这也是中医养生圣典《黄帝内经》的一贯观点。
在《黄帝内经》中,有个重要的“女七男八”的生长节律的诠释,即女人七年一个生命周期,男人八年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长节律中,它把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由于肾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的不同生理状态,诠释得淋漓尽致。
仅以男子为例,如“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即16岁,以下类推),肾气虚,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以致到后面的六八,“阳气衰竭于上”。七八,“肝气衰,清少,肾藏衰”。八八,男人便进入了更年期,“天癸已尽”,没有生殖能力了。
当然,《黄帝内经》也说了,善于养生的人,生殖能力可以延长七至八年,以至更久。所以,有些人接近60岁,还能生孩子,过了更年期也还有规律的性生活。因此,中医养生专家认为,懂得养生的人,他不会按大多数人的规律走,除了性欲比一般人强外,寿命包括他的精力(活跃程度)均比一般人长、比一般人高。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性腺特别是雄性激素不足可导致衰竭。研究认为,性腺萎缩及功能低下不仅引起性功能低下,而且会导致全身代谢改变,出现衰老。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有的人年纪大了还能生孩子,肾气保持得那么足?按照传统养生学的观点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先天禀赋好,即生命力天生要比一般人强。因为肾是“先天之本”,是父母生来就给你的(当然,这是极少数)。
二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即:“气脉常通”。《黄帝内经》云:“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中医有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人体也有这么一个规律:“用进废退”。所以,要想肾气足,还必须天天练功,打通筋络,激活穴位,特别是大肾穴。
三是要节精护阳。有了充足的肾气也要省着用,要惜精保精。作为“先天之本”的肾气,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如果平时一味纵欲、酗酒、熬夜,生活无规律,再充足的肾气也会被提前掏空。此外,平时还要注意对补益肝肾食物的摄取等。
精液量多就是性能力强吗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代有个皇帝纵欲无度,皇后苦劝无效后便吓唬他说:“人一生所能排出的精液量大约是4斗。用完最后一滴精液,就会流出一颗珠子,上面写着‘没了’,以后就再也不能同房了。”皇帝听了非常害怕,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贪恋女色。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这样胆小的“皇帝”。他们相信“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甚至还有人认为精液可以养颜、治病。其实这都是缺乏性健康知识而产生的谬论。精液量的多少虽然与男性健康有关,但两者不能画等号,更不能以精液的质量来衡量性功能的好坏。性功能受年龄、激素水平、体力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影响。
正常男性的精液中,精浆占95%以上,精子占1%。精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0%以上,其他成分有脂肪、蛋白质颗粒和无机盐等,与血浆成分大同小异。成熟的精子平日贮存在精囊和附睾管,即使不排出体外,也会自然老化、死亡,最后被酶消化掉,因而不存在“丢精伤元气”的说法,更不是高营养物质或良药。
男性大多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以观察精液的性状。正常的精液为弱碱性,有特殊腥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含有灰白色凝块;排出体外约10~20分钟后,凝块自行液化,变成半透明、混浊的稀薄黏液。若节欲时间较长的人,其精液呈淡黄色,也较黏稠;若出现鲜红色、暗红色,则提示可能有炎症或生殖道损伤。有时夫妻分居一段时间,相聚后性爱频繁且激烈,精囊的压力短时间内降到最低,也会出现暗红色精液。
正常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6毫升。自慰频繁或性生活过频,都可能导致排精时精液量变少、变稀。还有一些精液过少,可能是由睾丸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狭窄造成的,应去就医并接受治疗。而排精量过多,如超过7毫升以上,也是一种病态,大多由精囊炎症所引起。
正常男性每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6毫升
2016/5/28 来源:新浪网a-A+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