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医治 脑瘤到底有多少种?

2012/6/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 相关阅读 癫痫患者应警惕脑瘤!精华阅读:脑瘤其实良多见,虽然脑瘤细胞不克不及痫性放电,但与可能存在脑瘤病灶内包绕性神经元或邻近脑瘤组织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以癫痫为初期首发症状脑瘤,年夜多发展迟缓,首要症状为全身强制性阵挛抽搐或姿式性运动表示,乃至可呈癫痫延续状况,随脑瘤的浸润,癫痫的发作样式可多种多样。

    一般来讲,10—25岁的癫痫患者常见病因为颅内炎症;逾越60岁的癫痫患者病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脑中风。而36—60岁癫痫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是脑瘤导致,且位于额叶的脑瘤中,有%的初期首发症状是癫痫症状。

    所以对于中年突发癫痫的患者,且发作类型多样,乃至呈现癫痫延续状况,经抗癫痫药物医治效果不好,发作次数逐渐增添的,应高度警戒脑瘤,要当即做CT、磁共振等查抄,以便尽早确诊。

    ...
  • 相关阅读 预防儿童脑瘤,关注儿童精华阅读:脑瘤,要存眷儿童异常行为。脑瘤是产生在颅内的肿瘤。儿童脑瘤一般病发春秋为5—8岁,据统计,我国每一年新病发的脑瘤患者有4万人摆布,而儿童占了16%,每一年约有7000名摆布儿童患者罹患脑瘤。而儿童脑瘤和成人脑瘤比拟,有特殊的表示。现代病院提示各位家长,在平常生活中,要存眷儿童异常行为。

    预防脑瘤,各位家长应注意儿童是不是有以下异常行为。

    1、斜视、复视。复视是视物呈双影、斜视,表示为双眼内斜视,俗称“斗鸡眼”;

    2、精神板滞,对玩耍不感乐趣,易委靡,默然寡言或易激怒;

    3、眼球不克不及上视;

    4、目力降落但却不远视;

    5、没有进食却呕吐;

    6、成天不睡或过度嗜睡;

    7、走路七颠八倒、醉汉步态,严重者可站不住、坐不稳,完全损失勾当能力,同时可见手握东西不稳,或持物摆布摇晃;

    8、儿童颈部生硬,或颈部斜在某一姿式,并且伴有头痛。

    现代病院提示各位家...

  • 相关阅读 容易误诊的四大脑瘤精华阅读:脑瘤容易误诊?脑瘤是发展在颅内的肿瘤,可产生于任何春秋,多见于20—50岁,脑瘤症状较多,种类也多,常与一些疾病的症状相混合,导致误诊。下面现代医院为年夜家介绍一下容易误诊的四种脑瘤。

    1、容易误诊的脑瘤之小脑或脑干脑瘤

    位于小脑或脑干的脑瘤常常被误诊为颈椎病,因为位于该部位的脑瘤症状首要为眩晕、颈部不适和肢体麻痹等,与颈椎病症状相似。

    2、老年脑瘤患者

    老年脑瘤患者的症状常与脑血管症状很是相似,如反映痴钝、思惟逻辑紊乱、随地年夜小便、生活懒惰、记忆力减退、说话不清,乃至偏瘫等,往往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但这很有多是脑瘤的症状。

    3、容易误诊的脑瘤之垂体瘤

    垂体瘤是脑瘤的一种,容易被误诊为眼病或内分泌疾病。垂体瘤初期症状多为目力降落、内分泌紊乱等,所以许多脑瘤患者遵循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停经医治,医治效果不好或者当病情减轻时做头部CT或MRI查抄才发现脑瘤,延误了医治机会。

    4、容易误...

  • 相关阅读 容易与脑瘤混淆的六种疾病精华阅读:脑瘤相混?脑瘤是产生于颅内的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见于20—50岁春秋组。有许多疾病与脑瘤的症状比较相似,容易与脑瘤混合。下面现代医院为年夜家介绍一下六种常见的容易与脑瘤混合的疾病。

    哪些疾病容易与脑瘤混合?

    (1)良性颅内压增高

    良性颅内压增高亦称假性脑瘤,与脑瘤症状相似。患者有颅内压增高、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但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特征。首要病因是颅内静脉系统梗阻、神经系统中毒等。

    (2)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也常与脑瘤相混,老年脑瘤患者若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肿瘤产生坏死或囊性变,可呈卒中样病发,有脑血管病症状,如猝然昏扑、昏倒不醒、俄然口眼倾斜、半身不遂等。CT扫描可以鉴别是脑血管病还是脑瘤。

    (3)脑脓肿

    脑脓肿的某些症状也与脑瘤很是相似。脑脓肿起病时患者会发热,并有脑膜刺激症状。脑脓肿患者体内常有原发感染灶,如外伤性感染灶等。

    (4)脑结核瘤

    有时脑结核瘤...

脑瘤到底有多少种?虽然脑瘤只是众多癌症中的一种,但是脑瘤确实头部所有癌症的总称,因此,脑瘤所包含的种类相当之多,以下是现代医院所总结的常见的脑瘤分类。

脑瘤到底有多少种?现代医院整理:

一、大脑凸面脑膜瘤:

多与大脑凸面硬脑膜粘连,大脑前半球的发生率较后半部高。少数肿瘤不与硬脑膜粘连,完全陷入脑组织中,但仍靠近脑皮质,可能这些脑膜瘤源于脑沟深处的蛛网膜细胞。因此大脑凸面脑膜瘤除依其在不同部位具有相应临床表现外,还具下列特点:

1、高颅压症先于和多于局灶症;

2、局灶症取决于肿瘤部位,以刺激症(癫痫)比破坏症(如运动或感觉麻痹)多见。

二、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

前者与上矢状窦侧壁粘连,后者与大脑镰粘连;当肿瘤巨大时,两者难以区分。按肿瘤与矢状窦和大脑镰粘连的部位,可分前、中、后1/3三种:

1、前1/3的肿瘤可不引起局灶症,而仅有高颅压症。33%的病人有额叶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个性改变、智力减退)、尿失禁,25%病人有非局灶性癫痫。

2、中1/3者以运动及感觉性局灶癫痫为首发症状。以后出现瘫痪或感觉丧失。

3、后1/3者可有感觉性或视觉性癫痫、同向偏盲和皮质感觉障碍。由于同向偏盲常不为病人所察觉,因此上述局灶症常不如高颅压症多见。

三、蝶骨嵴脑膜瘤:

按病理形态,可分为球形和扁平状两种;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成蝶骨嵴内侧和外侧两种。

1、蝶骨嵴内侧脑膜瘤:易引起视神经、眶上裂、海绵窦、颞叶内侧部和大脑脚等受累,因此相对而言,高颅压症发生率低且在病晚期出现。早期多为单侧视力减退、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中央暗点扩大或鼻侧偏盲(视神经外侧纤维受压)或颞侧偏盲(视神经内侧纤维因移位受压于视神经管)。若对侧眼也有颞侧视野缺损,提示视交叉受压,此时病侧眼常全盲。晚期因颅内压增高,对侧视乳头水肿,而呈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如侵及眶上裂或海绵窦,可引起眼球运动麻痹、角膜反射障碍和突眼等。压迫嗅神经时可引起同侧失嗅。侵及垂体时,可有垂体功能降低。累及大脑脚时则出现对侧偏瘫。长入颞叶内侧者可引起幻嗅、幻味或钩回发作。

2、蝶骨嵴外侧脑膜瘤:缺少典型局灶症,病情发展常隐蔽,故瘤常长得相当大,高颅压症发生率高。肿瘤向内影响视束,引起对侧同向偏盲;向后累及颞叶内侧部,出现幻嗅和嗅觉减退;压迫额叶后下部,产生对侧核上性面瘫、轻偏瘫和失语(主侧半球);额颞叶功能障碍还可以表现智能减退、健忘、计算能力和定向力差等。

3、扁平状蝶骨嵴脑膜瘤:女性好发,表现为缓慢、进行性一侧性突眼、眼睑肿胀和增厚,无搏动和血管杂音,也不被压缩。早期视力和眼球活动多正常,随突眼发展和眶上裂及海绵窦受累,视力和眼球活动才出现障碍。局部颞骨增厚、隆起。常有癫痫发作。

四、嗅沟和前颅底脑膜瘤:

前者自筛板及其后方硬脑膜长出,后者则自筛板外侧的眶顶部硬脑膜长出。两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别,主要有:

1、失嗅,可单或双侧,以单侧失嗅具诊断意义;

2、视力障碍,可出现Foster-Kennedy综合症;

相关阅读

精华阅读:...

3、额叶精神症状;

4、高颅压症晚期出现。

五、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

前者起源于鞍结节硬脑膜,后者则与鞍隔粘连,两者构成鞍上脑膜瘤。临床表现为:

1、视神经和视交叉压迫症,视野障碍不象垂体瘤那样典型,且先于内分泌功能障碍;

2、垂体功能不足,早期常轻微,晚期明显;

3、肿瘤巨大时可出现肢体不全偏瘫、钩回发作、嗜睡和眼肌麻痹。

六、颅中窝脑膜瘤和鞍旁脑膜瘤:

1、鞍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相似;

2、颅中窝脑膜瘤缺少局灶症,就诊时多有高颅压表现。

七、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包膜)脑膜瘤:

1、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减退或疼痛;

2、三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在感觉障碍以后发生;

3、肿瘤压迫耳咽管,出现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满感;④肿瘤向后侵入颅后窝,引起桥小脑角症;向前生长压迫海绵窦,出现突眼、睑下垂和眼肌麻痹。

八、小脑幕脑膜瘤:

肿瘤起源于小脑幕,向幕上生长(幕下可有较小瘤结节),或向幕下生长(幕上有较小瘤结节),或同时向幕上、下生长。好发于小脑幕侧翼,次之为窦汇、横窦、乙状窦和岩窦附近。少数从小脑幕裂孔游离缘长出。以纤维型居多。临床表现有:

1、高颅压症,少数病人有常压性脑积水三联症(痴呆、移步困难和尿失禁);

2、局灶症少且依主瘤所在部位而异,可有肢体运动障碍、癫痫、对侧同向偏盲、小脑症和患侧Ⅴ~Ⅸ脑神经损害等。

九、侧脑室内脑膜瘤:

左侧脑室较右侧多见,三角区和额角好发。肿瘤从脉络膜丛间质长出,故脉络膜丛可增粗如香肠。临床表现有:

1、高颅压症为主,病人体位(或头位)改变可使头痛发作;

2、局灶症少且出现晚,可有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失语(主半球)、同向偏盲等。

十、桥小脑角脑膜瘤:

肿瘤从岩骨后表面硬脑膜长出,即从岩骨尖到乙状窦前缘,特别是脑神经经骨孔道附近的硬脑膜(如内听道后壁上方至岩上窦、横窦和乙状窦汇合处,颈静脉孔等)。临床表现有:

1、Ⅴ~Ⅻ脑神经功能障碍常为主要和首发症状,其中听力障碍最常见,次之为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面瘫、后组脑神经麻痹等;

2、小脑症和高颅压症少见且在病程晚期出现;

3、锥体束症轻微且少见;

4、个别病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精神症状。

十一、斜坡脑膜瘤:

指从岩斜缝及其内侧硬脑膜长出的脑膜瘤。肿瘤可向上长到幕上、鞍旁、向下长到枕大孔,向外达桥小脑角,也可越过中线。肿瘤大多呈球状,少数为扁平状。脑干被向背侧和对侧推移,脑神经、椎基动脉及其分支被推移、牵张或包裹于瘤内。临床表现有:

1、脑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和主要症状,其中以三叉神经和听神经最常受累,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后组脑神经也可受累;

2、高颅压症见于2/3病人,且在晚期出现;

3、小脑症见于2/3病人;④锥体束症不多见,见于1/10~1/5的病人,且症状轻微。

十二、枕大孔脑膜瘤:

好发于枕大孔前缘(延髓腹侧),可向后颅窝或颈椎管或同时向两者生长。临床表现有:

1、枕颈痛;

2、上颈髓压迫症,如同侧上肢痉挛性无力、麻木等常为第2症状,以后影响同侧下肢至对侧下肢,再影响到对侧上肢;③后组颅神经麻痹;

3、小脑症;

4、高颅压症;

5、可出现上肢肌肉萎缩、感觉分离(脊前动脉影响),而易被误诊为脊髓空洞症。

十三、视神经管内脑膜瘤:

少见。临床表现有:

1、进行性视力(单侧或双侧)减退;

2、视野不规则缺损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3、突眼和眼球活动受限。 青少年患脑膜瘤者少见。肿瘤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同一般脑膜瘤。性别上青少年组中,男女相等或男性多于女性,而成人组中以女性多见。这可能与成人女性患者中存在女性激素受体蛋白有关。在组织学上,青少年脑膜瘤易恶变,肉瘤和乳头型多见,常多伴有神经纤维瘤病或多发。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疗效也较差。

脑瘤到底有多少种?以上是现代医院所总结的常见的十三种脑瘤,还有几种极不常见的脑瘤就不在这里为大家说明了。

老年人患脑膜瘤,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高颅压症少见。起病急者,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起病缓慢者,可长期被忽视。痴呆常为主要症状,多呈迅速进展,异于老年性痴呆或精神病。因此,对可疑病例,及早做脑影象学检查,是发现本病的主要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zl/qta/20120601/67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