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几乎是中国教育的死穴

2015/7/31 来源:搜狐母婴a-A+
 
  于是,“默”字满天飞。老师布置作业,都不忘记含蓄地提醒一下,明天要默。
 
  学生心领神会,要默的,需要准备一下。不默的,往后放一放。这一放,就彻底放下去了。于是,很多时候,默写的这一根大棒,对老师而言,几乎是逼良为娼。
 
  除了默写作业,其他的作业,学生似乎都很陌生,简直不知道从何做起。
 
  这是一个彩色的世界,不应该是一个“默片”时代啊。
 
  与默写对应的,就是考察记忆力。于是,学习变成了纯粹识记性的学习;更要命的是,为了对付默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语文课上,学生已经不会吟诵一首完整的诗文了,那种抑扬顿挫,一边吟哦,一边想象,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被感染,被熏陶,被陶冶,以致潸然泪下,怒发冲冠,兴发感动的读书之乐全都失去了。甚至连这种读书的功能也损伤了。学生只会小和尚念经,快速的读,快速的记忆,背下来,万事大吉,背不下来,大祸临头。
 
  而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强行记忆的东西,还最容易遗忘,老师为了对付遗忘,唯有不断的重复。
 
  于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看到了最滑稽的一幕。
 
  一面是时髦词汇满天飞,一边是默写狠抓不懈。并行不悖,两手都很硬。
 
  毋庸讳言,死记硬背和简单重复的默写,几乎构成了学生教育生涯的主色调。
 
  于是,创造性死了,创新性没了,活泼泼的青春暗淡了,丰富性和敏感性迟钝了,世界熄灭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baby/a/20150731/114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