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罚“站”到罚“蹲”,也算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创造。
孩子回家说,他非常羡慕那两个默写错得少的同学,他们被罚站,站在门后,一边一个,像两尊门神;而他没能享受到这个待遇,他是罚“蹲”。“蹲”太难受了,不许坐下去,也不许站起来。到了最后,孩子连站也站不稳了,差点跌倒……
这段痛苦的经历,孩子会牢记在心,甚至会做噩梦。
下一次,他就会学乖了,我相信他会背得滚瓜烂熟,默写得天花乱坠,一字不错。但意义在哪里呢?孩子不会在强制默写下对某个东西产生浓厚兴趣。恰恰相反,很可能孩子会因为这些强制性的默写,对某个学科产生厌烦。一旦厌烦的种子埋下了,这门学科就算废了。需要机缘巧合,需要许多好老师,许多时间才能慢慢恢复起来,有的就会成为永远的遗憾。绝大多数孩子们的短腿学科,就是这样产生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没有安全感,就没有教育。”
教育,首先要给孩子创造最大的安全感,岂能搞恐怖主义?所以,我说这样的老师不是老师,只能是法西斯!
另外,孩子在强制下变乖了,听话了,很多老师以为教育初见成效了,欣欣然忘乎所以。
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我看来,听话儿童恰恰是问题儿童,我们被听话和乖孩子害得还不够惨吗?
因为听话,我们这一代人变得懦弱,麻木,粗糙,茫然,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失去了独立性,失去了主见,失去了责任感,更没有担当……说得不客气的话,这几乎就是行尸走肉,哪里像活生生的人!
默写几乎是中国教育的死穴。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默写;最要命的问题是默写还有效;最搞笑的问题是,不默写老师就不会教书。
于是,教育中,默写横行无忌,像清澈的溪流源头,泼入的一大盆墨水。
语文要默,英语要默,数学也要默,公式要默,答题过程也要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