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朱永新的大弟子,苏大的一个教授说,简单重复的训练也是有效的。他打了一个比方:大脑里有很多通道,有的很窄,像毛细血管一样,几乎不能通行,但是,每天,简单重复地通行,也会慢慢地拓宽这一条道……
呜呼,这就是默写有效的原因,愣是把毛细血管?成了康庄大道。
默写教育是典型的血汗教育。但因为有效,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它还会阴魂不散,长盛不衰。
多年来,我对默写,深恶痛绝,我觉得默写简直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耻辱。
学生喜欢的东西,他读着读着,自然而然就背下来了。学生不喜欢的东西,就算背下来了,也没有用。
我还记得好多年前,我在县中读书。
每天中午,还有傍晚,我都去新华书店读书。看到好的句子和诗。我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背啊背,一直到背下来,一回学校,赶紧凭记忆把它默下来,这几乎成了我最快乐的事。陆游的《钗头凤》和唐婉回应的诗歌等等,我就是这样记忆下来的。
理想的的背诵和默写,应该是这样的吧。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与清华学生座谈时,不断提醒学生,他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自己一直是一个“乖学生”。
他说,如果现在让我再做一次大学生,我就要张扬个性,喜欢什么科目,我就使劲把它弄透,不喜欢什么科目,拿个60分就算了,我想这样才算有出息。
他还说:“那时上医科大学,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很规矩,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念书’上,几厘米厚的《解剖学》背得滚瓜烂熟,几乎能默写来了,‘歪门邪道’学得太少。后来,我才渐渐地发现知识不是背出来的。如今,我早已忘了当时背的《解剖学》,而背得越多,创新的思维也就越受限制。”
为了救救孩子,哪怕是救救孩子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或者就算是为了保持教师的学科尊严,请不要把默写当做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