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道德的调节手段

2007/11/2 来源:长安健康网a-A+


  性道德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社会中较为稳定地按一定规范延续,在种种不道德的性行为中仍树立自己一定的规范,是因为人类具有各种生理、心理情感错综复杂的调节手段。性道德也同样需要各种手段来加以调节、制约。目前较为统一的看法是,作为性道德的调节手段主要有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良心感、嫉妒感、道德感及贞洁感。

  (一)羞耻感

  羞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行为感到害羞与耻辱的一种感觉。在对待性行为中,羞耻感更为突出和特殊。 

    动物是没有羞耻感的,羞耻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对人类来说,这羞耻感也并非天生的,而是随着在家庭、社会中成长,受文化背景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例如幼儿对裸体就无羞耻感。

  基督教的创世故事,亚当与夏娃原来也是没有羞耻感的,整日裸体相处,但无邪念,嬉戏终日。偷吃禁果后,便产生了羞耻感,遂用无花果叶遮住自己的羞处。

  羞耻感是性行为正常进行的保证。试想人们若无羞耻感,人类的性行为就陷入混乱状态。人类性行为具有普遍性、重要性、长期性、隐蔽性、冲动性、排他性和严肃性等特征。而羞耻感对上述特征的大部分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

  人类的性行为、性道德由于有羞耻感的调节,才对性器官有一种隐私和隐藏的要求,对性行为有一种自私和个人的认识,才使性活动在一个特定的安全的、隐蔽的、个人的场所中进行。总之,正因为在性实践中有羞耻感的存在,才有人的尊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否则,人类则无异于动物了。

  (二)义务感 

  义务感是指结婚的两性分别具有对对方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应尽义务的自觉性。这包括性生活的相互满足、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在经济、疾病、灾害方面的相互扶助。性的义务感,具有一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社会不同,男女两性的性义务感也不相同。譬如在旧中国封建社会,女子的性义务感是充当男子的泄欲工具,或作为繁衍子女传宗接代的工具,而男子的义务感则是做为女子经济上的依靠,即使作为一般老百姓的男子汉也以“养家糊口”为己任。有的男女之间的性义务感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相互玩弄而已。男女两性的义务感只有建立在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原则上才是正确的。男女个人在对性爱的要求和获得过程中,也充分注意使对方得到性爱的获得与满足。所以,性的义务感又必须以性爱为基础,以婚姻为标志。没有性爱的义务,不是性的义务感,而是普通的义务感;没有婚姻缔约的义务感,失去法律与道德的维系,这种义务感是脆弱的,不可靠的,难以持久的。

$SplitPage$

  (三)责任感

  责任感和义务感并不相同。义务感指男女两性相互承担的义务,而责任感则指男女两性的性活动,不仅要相互负责,而且还要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男女两个人的性活动,在恋爱阶段意味着两个个体追求思想上、感情上的一致;在爱爱,意味着两个个体在肉体上的结合。性行为从个人角度是获得性的快感,而从社会角度是视为子女的繁衍、人口的增加。所以,中学生的早恋,青年的婚前性行为,造成怀孕、非婚子女的增多,都是缺乏性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时刻保持性责任感,就有利于自己性行为的控制,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良心感 

  良心感是个人道德意识最基本的调节手段。用以调节在各种道德背景条件下复杂的道德关系。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更为复杂和多变,其道德关系更须凭借个人的良心来调节。当两性关系处于难以解决的冲突时,如喜新厌旧、重金钱地位、轻感情等,良心感就是一种内在的,自己心中的道德法庭。它可以衡量自己的性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可以控制自己的性欲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伸展,以抵御情色利已的性动机。众所周知的陈世美,就是一个在含有复杂社会背景的两性关系中缺少良心道德感的人。青年正处在恋爱阶段,对待此事一定要慎重,考虑再三,否则,将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因此,如果我们注重良心感在两性道德中的调控作用,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未婚先孕、始乱终弃及怨夫弃妇等现象,保证婚姻美满顺利地发展,自己的一生得到幸福的性生活。

  (五)嫉妒感 

  嫉妒感在一般道德关系中是一种消极的、有害的调节手段,但在性活动中,嫉妒感则具有两重性质或两种嫉妒感。一种是积极的性嫉妒,一种是消极的性嫉妒。积极的性嫉妒是指通过正当的、合理的竞争方式战胜对手而获得所爱异性的认可和谐同。消极的性嫉妒是采取各种不正确手段,通过打击、中伤、残害竞争对手的做法来实现的。我们主张在两性生活实践中,在恋爱与结合的过程中,应具有适当的积极嫉妒感。积极的嫉妒感可使男女的两性关系向深化方向发展,使爱情维系在个体的、特定的两个异性之间,不能有其他第三者的插入。倘若有任何第三者的插入,则会导致其中一方强烈嫉妒心的产生,这种嫉妒心会促使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的爱情。所以,积极的嫉妒感是衡量爱情的标尺,爱得越深,嫉妒得也越深。如果发现自己对所爱的异性失去嫉妒感,那意味着对他(她)的爱也就消失了。

$SplitPage$


  (六)道德感

  在两性关系表现出现的道德感与个人的信仰、追求和对幸福的理解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的道德感也不相同。有个连环漫画画得很有意思:原始社会人类只用树叶、毛皮遮盖人体,到封建社会则衣宽裤肥遮盖无隙,后来又可穿短裤短衣,以至发展到比基尼三点式,从裸露程度上又恢复到原始程度,而人们的道德标准也分别予以承认。另外,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可使人们的性道德感有所不同,例如有的民族允许婚前的性开放,有的民族允许“试婚”,有的民族流行“抢婚”。除此之外,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程度,是否具有性科学知识、甚至宗教信仰都与性道德感有关。

  (七)贞洁感 

  在社会中之所以有些青少年对性行为采取放纵态度,除了以上若干调节手段的缺如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调节手段,即贞洁感。提到贞洁,我们会想到封建社会礼教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旧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要求,其标志是以处女膜的破裂为标志。一般说,女性对自己的贞洁多是重视的,性贞洁感成为女性最高的道德标准。现代有些女子的贞洁感有所降低,甚至完全忽视,结果导致“性自由”、“性解放”的混乱局面。同时,贞洁感不能只针对女性,对男子同样有贞洁问题。有的男子自己可以胡搞乱搞,却对爱人严格要求“贞洁”,这实际是把女方当做自己的奴仆和工具,毫无道德可言。在我们青年恋爱过程中,贞洁感这种道德调节手段相当重要,如果失去贞洁感,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将来必将自食其苦果,后悔末及。至于有些毫无贞洁感约束的男男女女,他们的行为造成了社会两性关系的混乱和性行为的变异失调,是极为不道德的。

  总之,人类的性道德之所以得以维系并发展,除了社会性道德原则的规范外,人类本身还通过文化、历史、宗教、社会等各种背景的共同作用,在内心产生各种性道德调节手段,从主观角度对自己的性行为加以控制、约束、调整。所以,性道德是一个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其作用的产生、影响的范围、导致的结果都是极其复杂、极其广泛、极其重要的。我们在道德修养中,必须注重性道德调节手段的培养,才能使自己的恋爱、婚姻幸福美满。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071102/5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