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童癖就是性变态

2015/5/17 来源:a-A+

DSM V难产,跳票2年到2012年才刚刚完成资料收集,在跳票1年才颁布,这不,颁布才1年不到,又遭到学界炮轰。

事情是这样的,DSM V认为 恋童癖是一种是一种“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而非性心理异常,这有点逆天了,最为人所知的性取向问题是同性恋,而WHO已严正声明,同性恋根本不是疾病,看来,DSM V这次玩大了。

APA(美国心理学协会)第一个跳出来,以公告方式炮轰DSM V。它说,“性取向”用“性兴趣”(sexual interest)更合适,恋童癖是一种“性欲倒错”而非“性取向”特别,何况DSM V中关于施虐癖、受虐癖、恋物癖等等的描述全部用了“性兴趣”而非“性取向”。

我们以前的观点,甚至包括DSM IV都认为,恋童癖不是一种性心理异常,它是很明确的一种“性变态”(属于疾病范畴)。DSM IV和ICD-10均将“恋童癖”归类为一种病理状态(“精神疾病”),它是“一种对儿童——通常为发育前或青春早期的男孩或女孩的 病理性性偏好”。此处, “病理性”很重要,若无此词,那么“一种性偏好”只会构成“恋童”倾向,是为 “恋童症”,构不成“疾病标准”。

这里,大家看一下恋童癖的诊断标准,来自DSM IV:

对青春期前的孩子(一般小于13周岁)反复地强烈地表现出性的兴趣,如性幻想、性冲动或涉及性的行为,这种状态至少持续6个月;性幻想、性冲动或行为干扰了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被评估的人至少16岁,并且比针对的儿童至少大5岁。当然,这里还需要厘清一些概念——特别是“社会文化”方面的概念,比如某些社群是允许女性10来岁结婚的,这种情况则不会构成任何“恋童”情境。所以,上述诊断标准是基于社群文化的…

这里一定要说到的是日本的“萝莉”、“正太”次文化。“萝莉(ロリ)”来自纳博科夫大爷的名著《洛丽塔》(ロリータ,Lolita),后续还有了衍生出来的“正太(しょうた,shota)”,而经过被二次元、ACG动漫等社团发扬光大进而引申出来的 “萝莉控/正太控”(Lolicon/Shotacon),就是指“喜欢女孩子/男孩子的人”。但是,应当注意到,这里说的萝莉控/正太控往往泛指喜欢“女孩子”或喜欢“穿着萝莉装的女性”,而已经不具有原著《洛丽塔》中暗示的不论伦情感。所以说,在这种亚文化中,不能将“萝莉控/正太控”等同于“恋(女/男)童癖”。实际上,“萝莉控/正太控”在长久的社会化运作之后,其初始含义已经变化,表现出了一种社会心理。

这里八卦一句,一个女性/男性究竟是不是萝莉/正太,每个人的定义都有不同。可以以年龄(严格生理年龄)来区分的,也可以以气质(心理年龄、外表年龄)来区分,甚至更严格的是要上述两项标准都要达到的,最后当然还有自以为是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love/a/20150517/110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