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胆固醇控制是关键

2012/5/18 来源:新华网a-A+

  医网快讯摘要:新华网5月17日专电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脑血管医生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其中胆固醇控制是关键。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死亡的增加77%归因于坏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远重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多个危险因素。

  胡大一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5.18血管健康日”活动上说,目前临床医生们已经意识到,根据正常人的坏胆固醇水平制定的坏胆固醇LDL-C检测参考值范围太“一刀切”了,让很多心脑血管高危人群误以为自己已经达标,从而带来自行中断或延误治疗。

  2011年10月由世界银行公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指出,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近七成。若不加以有效控制,未来20年我国心梗、中风、糖尿病等疾病负担(生命年损失)将增长近50%。

  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陈红教授介绍说,我们通常说的胆固醇也有“好”有“坏”,其中好胆固醇(HDL-C)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坏胆固醇则会带来血管内小米粥一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聚集,使血管变得狭窄,导致冠心病等疾病。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还相当不稳定,一旦破裂就会短时间堵塞血管、导致心梗或中风,对健康危害很大。

  她指出,不同危险水平患者的胆固醇控制目标范围各不相同。仅仅依据日常体检或者普通的血脂检验报告单中是否出现警示性的箭头,来判断自己的胆固醇水平是否达标是远远不够的。患者的整体危险性水平越高,其坏胆固醇的水平必须控制得更低。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bxx/20120518/63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