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网快讯摘要:港府宣布2013年公私营医院产科对内地孕妇零配额。无法预约香港医院分娩,内地孕妇选择铤而走险,除了常见的经陆路口岸闯关赴港产子,昨日香港入境处首次成功检控一宗经飞机抵港的内地孕妇闯关分娩个案。
26岁内地孕妇叶女士,今年8月29日在登机飞抵香港国际机场。入境期间,叶女士向入境处职员出示伪造的医生证明书,并谎称怀孕周数为28周,企图闯关,最终被入境处职员揭发。昨日案件在沙田裁判法院被裁定管有虚假文件及作出虚假申述两项罪名成立,判囚8个月。
怀孕38周谎称28周
作为香港首宗经空路抵港闯关而被成功检控的个案,昨日下午,入境处助理首席入境事务主任冯大光召开记者会。
26岁被告叶女士8月29日搭乘港龙航班KA789于深夜约11时半抵港,随同孕妇的另有一名中年女性亲属。在入境柜位时,入境处职员发现叶女士腹部明显隆起,同时未能出具香港医院的产科预约证明书,只提供了一份由内地医院所发的医生证明书以作证明。
叶女士声称,来港的目的为旅游,其怀孕周数为28周,并未超过孕妇入境香港的怀孕期限。入境处职员随即翻查记录,发现被告曾于今年6月在罗湖管制站因未有预约分娩证明书而被拒入境,她当时 表 示预 产 期为9月5日。当时医生证明显示怀孕28周,相隔约10周,理应怀孕近38周,怀疑叶女士手持证明作假,于是拒绝入境并计划将其遣返。
但叶女士随即表示身体不适,叫喊肚痛并激动反抗,出于人道考虑,入境处职员随即召唤救护车将她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她并无大碍,入境处职员于是劝谕她接受遣返,但她情绪激动抗拒,指骂并脚踢护士,下体又出血,导致入境处无法遣返。
9月4日医生证实她即将临盆,不宜遣送。而叶女士也出示一张由另一间内地医院所发的医生证明书,显示其真实怀孕周数为38周。入境处惟有发出“行街纸”准许保释候产。被告其后被送往医院并于9月8日诞下一名男婴。
100元买来虚假医生证明
被告在其后的调查中承认于8月29日入境时,讹称其怀孕周数为28周,及出示一张虚假的医生证明书,以图瞒骗入境处人员准许其入境香港。冯大光表示,调查中被告证实,这份虚假的医生证明书,抬头是省人民医院,是被告用100元人民币购得。
昨日案件在沙田裁判法院判决,该名孕妇被裁定管有虚假文件及作出虚假申述两项罪名成立,就第一项管有虚假文件罪被判监禁8个月,第二项作出虚假申述罪被判监禁8个月,同期执行,即合共判囚8个月。而其男婴目前仍在香港医院内由医护人员照料。
据了解,根据国际航空惯例,航空公司一般不准怀孕满28周的孕妇登记,免生危险。有前线入境人员质疑,这次成功闯关的双非孕妇涉嫌手持假医生证明而成功登机,显示航空公司把关不力。而孕妇又即将临盆,基于人道理由不得强行遣返,忧虑空路将成双非闯关的缺口。
港龙航空公司承认,当日该航班曾接载怀孕乘客抵港。港龙规定,职员会要求怀孕满28周的乘客出示航班出发前三周内签发的医疗证明,以证明孕妇健康状况适合乘坐飞机,若胎儿有特殊情况,须在外游前得到航空公司的医疗小组允许方可登机。如孕妇未能出示医疗证明,港龙可拒绝其登机。
[医嘱]
即将临盆孕妇登机高风险
香港私人执业妇产科医生靳嘉仁表示,即将临盆的孕妇不宜坐飞机,一旦遇到气流或撞伤胎儿,有早产风险。空中服务员虽曾受训处理顺产自然分娩,但若胎儿及孕妇分娩过程中出现并发症,例如产后大量出血、胎位不正等,机上没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及人员可以支持,情况十分危险。
[法律]
最重罚15万及入狱14年
入境处发言人表示,根据现行法例,任何人士向入境处职员作出虚假申述,即属违法。违例者会被检控,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15万港元及入狱14年。管有虚假文件也属严重罪行,违例者会被检控,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15万港元及入狱14年。此外,入境处也会继续在各口岸管制站加强检查,以防止未有预约分娩证明书的非本地孕妇来港。
[数据]
冲关孕妇数量大幅下降
入境处表示,今年1至8月,共有3000多宗内地孕妇企图闯关被遣返个案,其中约50宗由水路口岸赴港,另有10多宗经飞机抵港,其余均为陆路口岸个案。而内地孕妇抵港后冲急症室分娩的个案,从去年9至12月平均每月150宗,到今年1至4月月均90宗,进一步下降至5至7月的月均45宗以下。
(责任编辑:廖颖瑶)
一段17日借助互联网发布的视频显示,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遇袭后,美国大使克里斯·史蒂文斯在馆舍着火后窒息身亡。一名女性自杀袭击者18日在阿富汗喀布尔引爆汽车炸弹,炸死多名外国人。一个阿富汗武装组织声称对此负责,作为对一部引发大规模抗议影片的报复。
□调查
大使在领事馆内昏迷
视频录制者、业余摄影师法赫德·巴库什告诉美联社记者,领馆遇袭后,一些平民在大院内随意走动,包括经常与他合作的一名艺术专业学生和一名摄像师。
听到有人惊慌喊叫“我踩到死人了”,巴库什等人冲过去。视频显示,火把和手机光亮中,几名男子告诉其他人,他们在一个房间发现有人躺在地板上,好像是外国人。另一人说:“这男的还活着。把他拉出来,拉出来!”
房间很暗,唯一一扇门锁着,只能通过一扇窗户进出。几名利比亚人卷起窗帘,进入房间,把那名男子救出来。有人喊:“让一让,让一让!”
巴库什说,男子仍在呼吸,眼皮在动,“毫无疑问,他还活着。他的脸被熏黑了,他看起来像瘫痪病人”。视频画面和其他照片证实,那名男子正是史蒂文斯。
视频中,一些人喊道:“活着!活着!”
下一个镜头显示,史蒂文斯平躺在瓷砖地面上,一名男子触摸他的脖子,检查脉搏。可以听到另一名男子说:“这里有人是医生吗?谁能快点找辆车来?”
缺医少药现场未急救
没有急救人员,没有急救药品,现场的人相当沮丧。一名男子背起史蒂文斯,朝一辆小汽车走去。巴库什说:“没有一辆救护车送他去医院。或许人们抢救他的方式有误。他们把他放进一辆私家车。”
22岁的艺术专业学生艾哈迈德·沙姆斯说:“看到他活着,我们高兴。那些年轻人试着抢救他。可是现场没有救护车,帮不上忙。”
摄影师阿卜杜勒-卡迪尔·法德勒说,他们进入领馆大院时,“那里一个人也没有。消防员也没有”。
班加西医疗中心医生齐亚德·阿布·扎伊德11日晚急诊值班,上周告诉美联社记者,史蒂文斯由利比亚人送到医院时,几乎没有生命体征,没有美国人陪护。
扎伊德说,史蒂文斯吸入浓烟,严重窒息,他耗费90分钟抢救,没有成功。利比亚安全部门官员稍后把史蒂文斯交给美方。
班加西领馆遇袭时,30多名美方人员安全撤离。美国政府迄今没有公布史蒂文斯等4名美国人死因的调查结果。
□报复
女人弹炸死12人
一名女性自杀袭击者18日在阿富汗喀布尔引爆汽车炸弹,炸死12人,包括多名外国人。
袭击当天上午发生在通往喀布尔国际机场的一条主要道路上,邻近一座加油站和一座结婚礼堂。一辆乘用车撞向一辆小型客车,随即爆炸。
喀布尔警察局局长穆罕默德·阿尤布·萨兰基说,爆炸威力巨大,把小型客车抛到50米外。
市民阿卜杜勒·沙阿当时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目睹袭击过程。沙阿告诉美联社记者,大约6时45分,一辆白色轿车撞上小型客车。“爆炸威力很大,声音非常响,以至于我10分钟内听不见声音,”他说,“当时时间早,路上车不多,否则会有许多人死伤。”
包括8名南非公民
喀布尔警方官员穆罕默德·扎希尔告诉新华社记者,袭击致死12人,分别是客车内8名外籍乘客、阿富汗籍司机和3名路人。
路透社援引喀布尔警方消息报道,7名外国人死亡,国籍分别是俄罗斯和南非,职业为飞行员,受雇于一家国际航空运营商。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当天晚些时候证实,8名在阿富汗工作的南非公民在袭击中身亡。
阿富汗“伊斯兰党”发言人祖拜尔·西迪基告诉多家媒体记者,这一组织策划这次袭击,由一名22岁女性执行。法新社报道,“伊斯兰党”很少发动自杀袭击。
西迪基说,袭击旨在报复一部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
“伊斯兰党”由阿富汗前总理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领导。他曾率领游击队抵抗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一度获得美国政府支持,现在由美方入恐怖分子名单。
这一组织近来寻求与阿富汗政府和解对话,呼吁建立基础广泛的新政府。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进行性肺部疾病,全世界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因慢阻肺而死亡,该疾病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致命性疾病。日前,记者在参加“慢阻肺在中国——新挑战,新思考”媒体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民众应该像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关注和防治一样,提高对慢阻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慢阻肺可防但难防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进行性肺部疾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表示,慢阻肺是可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常见的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都是慢阻肺的表现形式。
“慢阻肺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迟春花说。在中国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是吸烟,但并非唯一的风险,非吸烟人员和戒烟多年的人群也可能出现肺部气流阻塞。另外,职业性粉尘和化学性吸入,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妊娠及儿童时期影响肺部发育的因素,如儿童呼吸道的反复感染皆会引发慢阻肺疾病。
钟南山表示,尽管慢阻肺是可预防的,但在中国“可防但难防”。据统计,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吸烟与二手烟皆会引发慢阻肺疾病,而大气污染是全球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另外在我国将近70%的居民使用木材、煤炭等作为燃料。从而造成了相对“难防”的问题。因此,医生们强调慢阻肺要“早发现,早治疗”。
三分之二患者被漏诊
由于慢阻肺发病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不适,甚至近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早期无症状,从而也极大增加了早期诊断的困难。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副组长姚婉贞教授介绍,慢阻肺患者首先出现间歇性或无咳痰的慢性咳嗽,但病人往往因不重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气短、上下楼梯或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等标志性症状,甚至发展到日常生活也“喘不过气来”时,疾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度以上了。另外,慢阻肺患者还有任何类型的慢性咳痰;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慢阻肺早期没有诊断的办法吗?钟南山表示,临床上许多患者拍胸片没有问题,但这并不说明没有患上慢阻肺。因为慢阻肺属于功能性疾病,拍胸片很可能看不出肺部有什么异样,但实际上肺功能已经遭到损害。因此,肺功能检查的缺失和不足是造成慢阻肺严重漏诊的重要因素。
王辰建议,对于有长期较大量吸烟史,职业性或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40岁以上,或者有慢阻肺家族病史的人群,要积极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一项测定呼出气体量及所需时间的检验方法,只需要对着肺功能仪吹气,就能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非常简单。
慢阻肺需长期坚持治疗
在慢阻肺早发现的基础上,应坚持长期治疗来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急性加重对患者来说是令人恐惧和痛苦的,发作时由于呼吸极其困难,会有溺水或者窒息的感觉。“但患者往往病情好转便不坚持吃药和治疗,中国的慢阻肺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王辰说,“据调查,约半数患者会自行减量或停药。”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医生会员黄绍光介绍,目前慢阻肺缺乏规范化的治疗管理,氧疗的应用较少,仅有20%的初级临床医师能熟练掌握慢阻肺的药物治疗,因而祛痰药物应用多,而支气管扩张剂、复合剂(β2的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应用少,仅仅只是做到解除症状。他指出,炎症是慢阻肺疾病的核心,抗炎是减少急性加重,降低风险的关键。稳定期慢阻肺的治疗目标应该是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力和改善健康状况,并且尽量做到预防疾病的进展,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
链接
卫生部首次关注慢阻肺防治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近日启动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现有确诊慢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呼吸科医生呼吁,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慢阻肺,积极防治,降低对大众健康的威胁。
日前,由卫生部、中国记协等单位主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慢阻肺防治·2012-2013)”在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钟南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等医生呼吁大众重视慢阻肺带来的危害,尤其要从基础做起,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当天,王辰教授代表卫生部发布了《慢阻肺防治知识要点》,用以扩大慢阻肺防治知识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