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儿也能被确诊为多动症 多动症到底怎么判断

2015/7/10 来源:重庆晨报a-A+
  50人的班就有两三个多动症儿童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很多家长最近在给孩子挑毛病。因为注意力老不集中、上课爱走神、做作业太拖拉等问题,到儿童医院找原因的孩子这几天也增多了。不少家长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孩子,竟然被诊断出有多动症。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专家对主城某区6000多名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孩子们的年龄在6-12岁。经过筛查,多动症的可疑患病率为5.5%,相当于一个50人的班级就有2—3个多动症儿童。
 
  “很多人以为多动症,就是孩子小动作多、容易有冲动行为。其实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很听话、很文静,就是注意力有缺陷,这也可能是多动症。”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陈立说,这次筛查中,被疑诊的300多名多动症儿童中,男童占71.2%,女童为28.8%。其中,60.3%的孩子属于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老师对他们的感受是,上课注意力难集中、经常“心不在焉”。日常单一地表现为多动、冲动的孩子只占8.5%,这类孩子,调皮捣蛋,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是班里公认的“大麻烦”。另一部分孩子属于混合型多动症,即上述两种症状都有。
 
  乖乖儿被确诊患多动症
 
  8岁的小桐被带到儿保科时,安静地跟在妈妈身后。之所以来看医生,是成绩太差,上课老走神,一堂课认真听不了10分钟,家庭作业长期深夜11点还做不完。此前,他曾被诊断为智力偏低。但昨天,在儿童医院,医生们经过测试,小桐的智商高达120,算是较高智商的小孩,在进一步的测试中,小桐被确诊为多动症,这也是成绩差的根源。
 
  “不可能哟?他平时很斯文,点都不好动。”小桐妈妈想不通,公认的乖儿子怎么会有多动症。陈立表示,所谓“多动症”,医学上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安静的多动症患儿最容易被家长们忽视或被误诊。他们往往只表现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如上课时常被窗外一点声响吸引,或常常不断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做事虎头蛇尾。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50710/113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