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专家与公众看法为何相差甚远

2014/7/2 来源:医网论坛a-A+
    这则微博称,“中国人每周铝元素摄入量,远远超过安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2毫克。面粉、馒头、油条是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若人体食用过多可导致老年痴呆”。这样的表述非常抓眼球,但却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此前公布的信息并不一致。

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说法,JECFA(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为2毫克每公斤体重,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120毫克铝,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如果消费者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铝,按平均值计算,低于JECFA提出的参考值(PTWI)。只不过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铝含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吃进去的铝较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但让钟凯奇怪的是,这些信息在微博报道中却被“演变”成另一个样子。微博中提到的“中国人每周铝元素摄入量远远超过安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2毫克”的依据,不知从何而来?

更让他担忧的是,这则微博已被转发121次,评论46条,显然这种不实信息的传播会加剧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事实上,对于食品添加剂,食品专家及监管部门的态度与公众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尽管食品专家及监管部门多次表示,在国家规定允许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无害。但仍有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闻之色变。中青舆情监测室近日抽取1000条网民评论分析后发现,64.7%的网民认为添加剂是不健康的。

其实不只是对食品添加剂,在对其他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上,一些学者、官员与公众间同样存在不小的距离。那么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真实的食品安全状况是怎样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sos.com/news/jdxw/20140702/995716.html